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高考志愿 - 正文
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

高考志愿填报指导:科学合理地填报专业志愿

来源:浙江工商大学 2016-6-20 17:26:00

认识自我 规划人生
科学合理地填报专业志愿
浙江工商大学 王忠华

在填报高考志愿时,选择专业可以说是最核心的环节之一。因为专业选择不仅关系到考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体验,更会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。因此,专业选择对考生的重要性,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。

 
透过专业名称辨析专业内涵


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,考生几乎难以做到实际了解社会或真正接触行业,大多数人连挖掘自身特点都无暇顾及。所以,当面临挑大学、选专业的时候,考生都很迷茫,只能跟着感觉走,选择了若干“听上去还不错”、“看起来感兴趣”的专业。

目前,普通本科招生基本都是按照专业或专业类进行。按照教育部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(2012)》,我国大学本科设置了12个学科门类、92个专业类、506种专业。专业如此之多,有些专业通过名称可以大体了解它,因为专业名称是对专业学习内容和研究方向的直观概括。以会计学、金融学、统计学、经济学等专业为例,已被社会所熟知,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相关度也较高。

但是,仍有一部分专业仅凭名称难以了解到它的真实内涵,特别是少数专业的名称与内涵差别较大。考生与家长仅靠字面意思揣测专业内涵,容易望文生义,最终导致错误决策。比如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”和“信息与计算科学”,这两个专业的名称很相似,但前者属于计算机类、授予工学学士学位,后者属于数学类、授予理学学士学位。

为了选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,必须要透过专业名称辨析专业内涵。所谓专业内涵,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:专业名称、课程设置、师资力量、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,可以从专业名称入手,大体判断此专业学什么、怎么学、是否适合学。同时,更要透过专业名称去看看专业的课程设置、培养模式和就业方向等深层次要素。只有理解了专业内涵,考生才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志愿抉择。

 
结合院校特色筛选专业类别


按照现行的“学校+专业”的志愿填报模式,专业选择必须要进行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。考生感兴趣的专业类别,即便名称相同或相近,在不同高校之间仍会存在很大差异。主要体现在:其一,专业特色的差异。由于办学历史、行业归属等各不相同,高校在同一专业上也存在办学理念、课程设置、培养特色等差异。其二,培养模式的差异。根据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,许多高校尝试大类招生、大类培养或实验班等培养模式。其三,专业实力的差异。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的实力差别,往往体现为开设时间、师资力量、办学资源等因素。

曾几何时,我国存在为数众多的中央部属高校,学校名称也打上了很明显的行业烙印。例如,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是杭州商学院,原为商业部(现商务部)直属院校,2015年又被确定为浙江省政府、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高校,学校的商科办学特色显著,成为培育“大商科”的沃土。

经过十多年来的大学更名潮,考生想从学校名称上判断高校的专业特色和办学实力,已非易事。于是,各类排行榜应运而生,诸如高校的综合实力、学科水平、专业水平、就业质量等五花八门的排名。由于各自的指标体系、评价方式不尽相同,其社会认可度也千差万别。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排名,是对高校办学水平最权威的科学评价。既能体现各学科(专业)在全国高校的分布和排名,也能反映高校的办学特色及地位。因此,它对指导学生志愿填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,有助于引导学生按照专业兴趣和爱好填报志愿。

 
根据自身特质锁定目标专业


对于考生来说,适合的专业就是更高的起点,关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。因此,考生应从自身特质出发,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行专业选择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考生与家长仅仅根据高考分数,选择一个尽可能好的学校及专业,考生的自身特质被严重忽略甚至无视。可以说,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纠结,表面上是对专业认识的缺乏,实质上是自我认知的缺乏。

由此可见,在填报志愿之前,有必要全面地认识学生个人的发展要素。这些要素,包括身体状况、经济条件、社会关系及发展机遇等。其中,决定性的因素应该是考生的自身特质,包括特长、优势、兴趣、能力、潜力等。比如:性格外向、喜欢表现自己的同学,可选择教育学、新闻、主持、公关、营销、法律、外语等专业;擅长数学学习的同学,可以报考统计学、会计学、金融学、经济学等专业。考生也可借助相对权威的职业测评软件,对个人的职业兴趣、职业性格进行评估,并通过自我评价、相互评价、征求意见等进行全面自省,再通过测评数据进行匹配,确定可能适合你的专业和职业。

综上所述,高中生必须要有更强的专业意识,才能具备更强的专业选择能力。从未来层面来看,学生将面临人生的职业规划;从现实层面来看,学生正面临高中的学业规划。联系二者的线索或者说纽带,正是专业选择。做选择的意义,在于对选择的结果产生一个尽可能正确的预期。当然,预期的产生一方面需要时间的沉淀,另一方面也需要更专业的背景知识和更科学的生涯规划。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 手机版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